Cusco 是古代印加帝國的首都, 可惜這裡因為十六世紀被西班牙人的殖民統治, 許多最重要的印加建築和遺跡, 都被嚴重的破壞和改建 (西班牙人基於傳達天主教福音, 為"更正"當地人本來對各種天地自然的多神信仰, 破壞了許多屬於當地人信仰的神廟和建築)
本來抱著一種古文明朝聖之心來到印加首都Cusco的我, 看古蹟時卻一遍又一遍聽到"被西班牙人給破壞"搞得心情好沉重. (幸好有馬丘比丘這樣被西班牙人給遺忘的城市, 反而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
Cusco市中心廣場中心仍是南美洲一貫風格的"武器廣場", 建有華麗的教堂, 可以見到西班牙殖民式的建築.
遇到星期天的早上, 也看到跟puno一樣有政府或是學校的人到廣場遊行!!
另外還遇到一年一度慶祝火山的節日, 週五週六晚上各個教堂前都擠滿了人, 還有放煙火呢!!
* 印加帝國的興起與滅亡
Cusco在當地語言Quechuas的意思中是"肚臍"的意思, 它是11~12世紀時第一位印加國王將首都建立於此. 印加本來只是一個小國,主要的領土擴張到15世紀才開始,圖帕克·印卡·尤潘基將印加帝國的版圖擴大到哥倫比亞的帕斯托,以及阿根廷的圖庫曼和智利的毛雷河邊。然而他的後嗣因爭奪皇位引起了許多內戰,導致印加帝國政治不安,提供了後來的西班牙殖民者有挑撥離間的機會。
16世紀西班牙人來到印加首都Cusco, 據說當時挾持了國王阿塔瓦爾帕,並要他拿一房間的黃金和兩個房間的銀子來換, 而富產黃金和白銀的印加人還真的交出了那麼多黃金和白銀, 可惜西班牙人不守信用最後還是將國王處死,1533年結束了400年以上繁榮的帝國歷史。不過,印加帝國皇室在曼科(Manco)及其繼承人的領導下繼續抗擊西班牙殖民者,直到1572年才被最終消滅。
「印加」一詞是國王的意思,本來只有國王才被稱作印加,這個帝國的真正名稱是叫「塔王汀斯尤」(Tauantinsuyu),意為「四州之國」。只是印加這個名稱後來被廣泛地稱呼這個民族的所有人.
* 印加帝國對上西班牙的以卵擊石
據說當西班牙人來到印加帝國時, 他們的軍隊人數非常很多, 達數十萬人. 而西班牙人探險隊只有150人左右. 究竟為何十萬大軍會敗給百人的小隊伍呢?
雖然武器上印加人落後西班牙人許多, 不過真正令西班牙士兵致勝的原因是因為馬匹和金屬防具,還有帶來的各種瘟疫病菌。
當時印加人沒看見馬, 於是當西班牙騎士突然衝出來時, 印加人看到比自己大的動物衝出來嚇得馬上棄械逃亡, 出現10幾個西班牙騎兵追殺數千名印加人的景象.
西班牙人為印加人帶來大災難, 印加帝國覆亡乃至其後人口激近滅絕過程中,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西班牙人將瘟疫引進南美, 歐洲人身上挾帶著各種隱形的瘟疫病毒是南美人完全沒有免疫抵抗力的. 據估計, 西班牙人來臨前, 印加總人口可能有一千萬人, 200年後卻只剩下數10萬人(只剩下1~5%), 這是恐怖的數字, 印加人絕大多數都是感染天花等瘟疫而死的. 所以後來西班牙人甚至需要輸入黑人和華人等勞工到南美洲才能彌補大量因疾病而死亡造成勞力上的缺口.
* Templo de Koricancha ( 太陽神廟 )
在這個建築可以看出三個不同的年代, 最底下是Pre- Inca時代的建築. 中層黑色的大石切割的是印加時代的太陽神廟, 最上方則是西班牙後來加蓋上去的教堂.
這是印加帝國最重要的神廟, 祭祀他們重要的太陽神. 據說當時整個神廟完全用黃金覆蓋, 非常金碧輝煌. 裡面擺放了許多皇室的木乃伊, 身上穿戴的全是最華麗和高檔的布料和器皿.
在小窗戶的高度可以隱約看見一條線, 據說在那之上以前都是用黃金覆蓋, 代表著太陽和月亮的天堂, 而橫線以下則是人類生活的世界所以是石頭. 從這個地方也可以看見他們心目中有三個世界的概念!!
為了吸收地震, 可以見到印加建築通通都是梯形的門和小窗戶喔! 每個石頭都會被鑽上洞, 然後這樣一陰一陽地互相扣起來.
西班牙人來到Cusco之後, 不但將其中的黃金和神廟的大石拿走去蓋教堂等建築, 更將本來存放在太陽神廟中皇室的木乃伊等在廣場上踐踏毀壞. 這一切都是為了破除迷信, 教育當時印加人天主教才是唯一的真理. 所以今日所見到的木乃伊, 沒有一個是皇室的木乃伊, 只有被簡單葬在山洞中的平民木乃伊有機會留下來.
神廟的牆直接被破壞, 石料拿來蓋在旁邊的教堂!
* Saqsayhuaman
這是距離Cusco約2公里處的一個遺跡, 據說Z型的外觀象徵著它是閃電的神廟.
也有另一個說法是它是兀鷹的神廟, 當時印加人作最後一次對西班牙人的抵抗時, 死了許多人, 滿山遍野的屍體吸引了很多兀鷹前來. 後來西班牙人將兀鷹(將印加人心中神聖的動物)抓起並在Cusco的廣場處死, 這也是象徵著將印加人信仰的死亡!!
據說這個現在看起來很壯觀的神廟, 其實只有當時的20%, 因為後來很多西班牙人都從這裡搬石頭到Cusco去蓋教堂.
這神廟修建大約經歷三代的君王, 要用到2萬多人, 約4000人負責在礦石場切割出大型石塊, 6000人負責用滾筒將磚石拖到施工場地, 最重大約有300頓, 另外一萬人將它裝嵌到適當的位置. 當時西班牙人對他們的裝嵌技術大感詫異, 他們不使用灰漿,也沒有鐵制或鋼製工具來切割和打磨石料,更沒有機械和工具來遠載石料。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阿!!
* Qemqo
在一堆石堆之間, 蜿蜒著一個地下道進入一個半地下的空間, 這裡有個平台, 據說在這平台上可能是許多llama.牲畜甚至小孩被當成對太陽的祭品犧牲的地方.
* Pukapukara
在Quechuas語中代表著"紅色的堡壘", 印加是軍事的堡壘建築.
* Tambomachay
這裡離Cusco約有八公里遠, 它在當地語言中代表著"The bath of the Inca", 就是印加的沐浴之處. 從前從叢林沿著印加古道要進入首都Cusco的人, 必須先在這裡沐浴洗淨之後才能進城.
這裡所蓋的噴泉, 從地底下湧現, 幾百年來不論是雨季或乾季都沒有停過喔, 頗為神奇.
在噴泉的旁邊是另一個堡壘, 從遠到近Cusco每個塔都有用煙傳遞訊息的功能, 這樣幾公里之外面臨危機就可以在幾分鐘之類將消息傳到首都Cusco囉
* Moray
這個離Cusco約有50公里遠處, 是很神奇的印加時代的梯田, 從這裡也可以窺見印加民族很高超的梯田農業技巧. 透過這樣的設計, 每一層梯田因為濕度和高度的差異, 會有0.5度的溫差. 從最底最熱到最上層, 可以相差15度左右. 這裡是印加帝國實驗不同氣候環境對植物的實驗場.
據說印加梯田的每一層,從下到上由大石頭.小石頭. 礫石.沙子. 土壤, 這樣漸層的堆疊起來. 除了有很好的吸水保水性, 在雨季時一直猛下雨也不會積水變成一個大型游泳池, 到了乾季水又會從下方濕潤的土層慢慢地有下往上湧出來. 而且也能對抗高地的白天黑夜溫差很大的問題, 整個好厲害!!
值得一提的是, 在這裡導遊要大家走到圓圈的中心, 據說能量最高的地方.然後圍成一圈坐在地上, 認真地跟印加人很相信的mother earch(Pachamama)溝通, 於是我們就這樣坐下來圍成一圈, 請pachamama給我們很多很多的能量!!!
可以看到梯田的一層都要比我的人還高了, 圖中我站在印加人蓋的梯田間的樓梯, 感覺他們腳步好大
* Raqchi ( Inca express)
這是坐Inca express路上經過的景點, 有印加帝國時期的神殿遺跡.
以前西班牙殖民時代, 摧毀了絕大多數印加人的遺跡和神廟, 不過這個神殿卻僥倖被保存下來, 因為它是用來祭拜Wiracocha, 也就是造物者, 這裡並沒有崇拜偶像的神像, 所以西班牙人沒有花力氣摧毀它.
可以見到神廟的基底,梁柱,和中間一面石牆. 神殿建築是利用完整的石頭砌成,
(神廟還原圖)
相對於旁邊的印加住宅, 就是用簡單泥土和碎石建成的.
* Andahuaylillas (Inca express)
這是inca express到cusco前最後一站, 由於曾是印加時代重要的城市, 所以西班牙人也不例外地基於印加神殿上基底, 蓋了一個華麗的教堂, Sistine西斯廷教堂.
這裡除了金碧輝煌的內裝和巴洛克設計的壁畫之外, 可以看到當時西班牙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響, 所以有歐式混雜著阿拉伯特色的奇妙景觀, 也看到教堂融合了印加當地的文化. 比如說八角形的木椿屋頂, 貼滿鏡子的神壇(以前印加人信奉太陽, 希望教堂內可以非常明亮)等等, 都是不同文化的融合!!